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调研成果汇总:传承与创新的华章

  漆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同时也被列为中国三大传统艺术媒材。漆艺,古老而深邃,是文化自信的璀璨明珠…

  漆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同时也被列为中国三大传统艺术媒材。漆艺,古老而深邃,是文化自信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匠人精神。本次漆艺社会实践,我们踏上探索与传承之旅,深入乡村,寻觅那份被岁月雕琢的美。亲手触摸漆的温润,我们感受到时间的低语,那是历史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问卷调研,非遗进校园,弘扬文化自信

  2024年7月13日下午,“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在黄龙镇中心小学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漆扇制作活动。在对小朋友进行讲解指导后,带领孩子们制作漆扇。小朋友们通过亲手制作漆扇,仿佛融入了传统文化的流淌血脉,感受到了历史的悠远与厚重。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而且对非遗文化的启蒙和传播有着重大意义。

  稳坐高谈万里,不如趻踔一程。实践团队进行了实践采访,对不同行业及不同年龄段的人员进行了实地采访。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街头采访。 刘曼 摄

团队成员带小朋友们做漆扇。张先瀛 摄

深入“楚人漆屋”,探寻国漆底蕴

  2024年7月16日下午,“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拜访了当代漆画艺术家刘善林教授。刘善林教授指导我们应不忘初心,溯源逐本。他希望在当代文化融合加剧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今竹席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大多以漆艺产业作为发展基础,从而带动漆艺文化的传播。只有传承好非遗文化,构建物质精神共同体,城乡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使漆艺更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图为与刘善林老师探讨漆。艺王小宇 摄

赏文物共研讨,析大漆国情

  2024年7月18日,“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了竹溪县国际漆艺村。欣赏了诸多精美的漆器展品。无论是流光四溢的花瓶,或是巧夺天工的漆画,通过无声的触碰,或是那惊鸿一瞥,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它的魅力。

图为在竹溪生漆博物馆合影。陈恭德 摄

  当天下午,团队成员参观了漆艺文创中心,在彭涛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对漆艺的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雕漆制作的背后,团队成员对生漆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有更细致的认知。

图为彭涛老师进行雕漆制作。汪晗羽 摄

聆听匠人声音,共谋非遗复兴

  2024年7月19日,“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为深度了解生漆的收割过程,和较为全面地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漆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程,专程奔赴湖北十堰竹溪县的金漆世家,并拜访金漆世家的第四代传承人、全国乡村工匠张晓莲女士。

  在漆艺文化传承方面,张晓莲女士认为,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漆器制作过程繁复琐碎,需要强大的定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同时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培养青年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培育漆艺人才、传承漆艺文化至关重要。

图为张晓莲女士与团队成员交流分享经验。 张先瀛 摄

  团队与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展开对接后,后续成功参观了竹溪县文化馆——国家一级文化馆。

图为团队成员与竹溪县当地文旅部门展开交流。 张先瀛 摄

  团队有幸在竹溪县文化馆中采访天宝漆院负责人——李兵老师。天宝漆院提出绿色生漆理念,在药材,食材方面进行创新,发展漆树健康产业。

图为李兵老师在竹溪县文化馆接受团队成员采访。 陈玉洁 摄

重返“楚人漆屋”,再得漆艺奥秘

  2024年7月21日,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在刘善林老师工作室,对漆工艺进行了实际操作。生漆从灰乳色,到与空气接触后变成栗壳色,干后呈褐色,色泽由浅到深。团队成员在亲手体验刷漆工艺后,见证了“白赛雪、红似血、黑如铁”的转色过程。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髹漆体验。陈玉洁 摄

  毫无疑问,“漆”与“漆艺”不单单是一种工艺材料和艺术单品,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一种东方精神的传达。“霖漆与共”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前行,用实际行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书写更多精彩篇章。(陈玉洁 陈恭德)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3543-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